2017年,国际能源领域跌宕起伏。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退出《巴黎协定》,欧洲公布禁售燃油车时间表,波恩气候变化大会达成重要共识,我国碳交易市场正式启动……新年伊始,国际版携手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能源战略研究中心,特邀数位在国际能源研究领域具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,一起盘点2017年影响深远的国际能源事件。
点评专家
(以下排名不分先后)
许勤华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、国际能源战略研究中心主任
李俊峰 中国能源研究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
闫建涛 美国高盛原首席中国油气分析师、美国贝克国务卿公共政策研究所研究员
王海燕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国际部副处长
孙 超 煤炭信息研究院高级工程师
刘 旭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
刘 强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
王际杰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能源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
美国特朗普政府宣布退出《巴黎协定》
2017年6月2日,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美国退出《巴黎协定》这一全球性的气候协议。特朗普在讲话中表示,即日起美国将停止落实不具有约束力的《巴黎协定》,包括停止落实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和向绿色气候基金(GCF)捐资,并提出要重开谈判,修改《巴黎协定》直至美国满意,或另行缔结新的气候条约。
李俊峰:特朗普退出《巴黎协定》是预料之中的事情。即使不是特朗普当选总统,美国国会也不会批准《巴黎协定》,就像当年美国国会拒绝批准《京都议定书》一样。事件本身反映了美国在众多国际问题上的特立独行。虽然美国退出了《巴黎协定》,但是它仍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缔约方,仍有义务承担其应负担的责任。总之,《巴黎协定》是世界各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共识,希望美国这个最大的发达国家,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继续发挥领导力。